2009年5月15日星期五

一个老师能被电脑取代,他就该被取代

Sugata Mitra是任教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一位教育科技研究专家。他于1999年起开始在印度进行“墙中洞”(hole in the wall)的儿童教学实验。所谓“墙中洞”就是把优质的电脑嵌入墙中,在旁边放上触摸板,并且联上网络,供来玩的儿童自由学习和使用。他的实验是从贫民窟开始的,随后推广到不同的民族、种族、以及不同的经济水平的地区。除了电脑本身,没有任何成人的指导,甚至操作界面也是英文的(而在那些偏远贫困的地区,普通孩子都不会英文)但是他们的调查却发现,孩子们不仅可以自己组织起来学会使用电脑,浏览网页,甚至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简单的英文。

“我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即六至十三岁的孩子可以自己组织起来学会这一切新事物。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他们就能学会这一切,这与任何别的因素都毫无关联。但是前提是这些孩子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学习。我们从试验中可以看出,在没有大人的干预之下,孩子们自发组织的学习小组是多么有力量。”

“在六个月的时间里,会有三百个孩子以这样的方式学会电脑的使用,而这一切仅仅需要一台计算机。他们通常是由一位孩子站在电脑前面,他的身边有三个孩子在边上指点。于是他们四个一起获得进步。而在这四个孩子周围还会有十六位孩子在旁指手划脚,不过最后他们都学会了。他们是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的。”

亲身观察和实践,以及小组互助的方式,被证明是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关于这一点, 我想80后们应该都能举出切身的实例:个人电脑和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相关学校教育是明显滞后的;而正是通过同伴学习和网吧提供的实践机会,这一代人才得以迅速掌握了电脑和网络的使用。) 研究者由此得出:优秀的教育科技的几点特质是:数字的、自动化的、不易出错(允许各种各样的错误尝试)的、最少强加干预的、联网的、自组织的。(a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pedagogy that is digital, automatic, fault-tolerant, minimally invasive, connected, and self-organized)

因此演讲者也半开玩笑地说:Teachers that can be replaced by a computer, shold be. 在科技以外,有什么是师生互动能创造的真正不可替代的价值,值得每一位教师深自警醒!

关于教育科技的面向,研究者也做出了富有洞见的反思:“要是我们认真审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一类技术几乎总是最先在大城市的校园里获得推广,然后才慢慢的普及到边远的学校。而恰恰是在那些大城市的学校里,新教育技术似乎并没有发挥出很大的作用,也往往被认为是作秀。那里的老师会说,咱们的孩子本来就已经能达到80%的理解水平,而花费高额金钱引入新科技不过是使他们的理解水平提升到83%,则其实不是很划算。难道用30万美元买回来的技术就仅能给我们带来3%的进步吗?这不是明摆着的蹩脚货吗?而要是我们将同样的科技推广到边远的农村地区,假如那里的孩子原本的理解水平是30%,引入新科技以后,他们的理解能力上升到40%,这就是一幅完全不一样的图景了。因而我们说,新教育技术对于教育金字塔最底层的孩子最有效,可是我们却仅仅是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金字塔的顶端。于是我得出结论,即现代教育技术应当首先引入边远地区,然后才引入城市。”

这一结论自然让人想到“农村包围城市”,以中国的国情,这不仅是教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是富有效率的市场战略。值得教育人和教育企业深思。


完整译文

TED演讲视频 (还能看到演讲者与TED网友的在线交流,invaluable)

TED推介
TED是 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科技、娱乐、设计)三个单词的头字母简写。TED 大会(TED conference)是一个年度性的大会,召集三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探索者,用演讲的方式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收获,并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带来影响。其口号就是“ideas worth spreading ”— “传播创想”。1984年,Richard Saul Wurman 创办了第一届TED会议。现在的 TED 大会由 Chris Anderson 创立的种子基金会(Saplings Foundation)负责。在其官方网站(www.ted.com)上可以观看和下载视频,很多视频也提供英文文稿。一群热爱TED的中国人已经建起了TED中文站 (http://www.tedtochina.com/ TED中国粉丝团),在该网站上可以方便地查阅TED演讲的中文翻译。

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

早期阅读FQA(编译)

1. 什么是早期阅读?

这里的阅读,其实应该是朗读+伴读,在孩子能够独立阅读之前,亲子阅读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发育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2. 阅读开始的适宜年龄?

越早越好。胎教理论认为腹中的胎儿也喜欢听故事。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推荐,父母可以在孩子6个月左右开始每日的阅读活动。因为届时孩子会真正开始享受和父母共读的乐趣。无论孩子在什么年龄,阅读都能提供一个亲子亲密共处和交流的机会,对于父母和孩子都是非常美好的成长体验。

3. 什么是适宜的阅读内容?(故事、图画)

对于头几月的新生儿,阅读活动本身比阅读内容更重要。孩子享受的是听到父母的声音,感受语言中的节奏。尤其是与母亲心跳相似的节奏最能让孩子安宁下来。很多童谣都具有这样的节奏。父母也可以在婴儿日常活动中,朗诵相应童谣作为伴奏。

同时,在图画方面,新生儿的视力需要6~8个月才能完全成熟,2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对对比强烈的黑白图片很感兴趣,而到5个月左右才能辨别近似的色彩。因此适宜婴儿观看的图书应该有明亮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

18月以下的孩子对于成人能够轻易辨别的较复杂图像仍会感到困难,因此适宜的读物最好是一页内只有一个物体。

4. 阅读的频率和时间?

每日阅读,最好是能在一个或多个较固定的时间。熟悉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安全感和注意力控制非常重要。

5. 反复地讲述同一个故事,还是尽可能多地引入丰富多彩的新故事?

重复。对于婴幼儿,重复不仅帮助他们理解,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儿童的生活中,很少事情是他们能够完全控制的”,因此对一个熟悉的故事完全的控制感对于孩子意义非凡。

6. 应该让孩子参与到故事中来吗?

是的。不要试图一个故事一读到底。让孩子的兴趣和提问引导故事的发展速度。让孩子选择想听的故事、指出书中的物体、自己拿着书仔细观察、谈论物体、复述语言……都是很好的参与方式。

7. 给孩子听故事CD可以替代父母的朗读吗?

不能。因为孩子真正在意的是与父母的互动。虽然到2岁左右孩子能够独立阅读后,CD等辅助手段可以作为有效补充,但亲子阅读仍然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8. 阅读中引导孩子尽早识记字母和数字是否必要?

不必要。虽然这种做法的确有可能提早孩子的独立阅读年龄,但对于识字的过分强调会削弱阅读本身的乐趣,而且实验证明,这种过早开始阅读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失败的几率更大。

9. 孩子能独立阅读以后,亲子阅读还有必要吗?

非常必要。即便孩子已经能够独立阅读。直到13岁,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相比仍然有显著的差距。亲子阅读是一种非常好的增加词汇量的方式。

编译来源

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纪念

这是一片绿地


鲜花斑驳
阳光盛开

这是一片蓝天

湛蓝无垠

神圣日常



这是一方带裂痕的大地




我们是生命的遗存

2009年5月11日星期一

5月9日英语课课程回顾

学生信息(实际人数、年级等信息)
四年级,26人

教学计划是否完成

基本完成。第一堂课的分组练习没有做,对学生能力还是高估了些,在纠音、Daily English上花费的时间比预计长。

课堂效果如何

学生注意力和配合度都很令人满意。模仿能力也很强。但输出表达能力始终是一个瓶颈。

下次课衔接

Daily English ,他们对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有点分不清,而且对前者总喜欢用“Yes.”作答,下堂课可以强化一下。继续复习强化购物主题的内容;继续教授歌曲“the wheels on the bus”

经验和教训

1. 虽然我已经尽量放低对学生的预期,结果还是高了些。这几天跟几个当过老师的朋友交流了一下,算是真正意识到中国英语教学的基本国情。在缺乏语言环境的前提下,连大学生见到老外都未必能自信自然地说出几句寒暄语,更不用说这些孩子们了。

但是不能因此就放弃对输出能力的培养,而是应该为他们创造一种更为放松、step by step的学习氛围。梯度非常重要!!绝不能指望孩子们跟老师复述了几遍就能自如地表达。从读到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应该在这中间加入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背诵(有提示的背诵、完全背诵、拆分组合的游戏),最后达到自主表达的效果。围绕一个中心,建立这样的梯度,一定能最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同时,为了减轻孩子当众回答问题的压力,应该更多地采取小组练习的形式。

2. 本次课程试验了全英文授课的方式,效果基本符合我的预期。虽然学生们不能全部理解,但是一定程度的挑战性也起到了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如果能更加注意控制语言难度和运用多种辅助方式,效果会更好。

3. TPR的形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这也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突出特色,可以多加利用和进行扩展。

4. 学生们对学习歌曲的有强烈的热情。而且通过欢快的节奏和上口的旋律,稍微难一些的语言也能自然地接受。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有趣的证明。刚把歌词单发给学生们的时候,一个孩子看了就嚷起来:“这歌词看着就不像好听的。”我想是因为那首歌里确实有一些词语是他们没有学过的,所以初看上去会带来一定的压力。结果音乐一响起来就没人抱怨了,听了几遍大家就已经在非常投入和努力地跟唱了,而且还表示慢慢就不难了!

5. 学生水平差别还是较大,为保证每个学生公平的练习机会,分组让助教带领练习是很好的方式。

值得记录的细节

1.练习Daily English的时候,跟班上学生挨个地演练打招呼用语,说完 “Nice to meet you!”每个孩子都能大声地回答“Nice to meet you, too!”又稚嫩又真诚的童声可爱极了。

2. 做句子排序练习的时候,我先贴错了,把How much is it? 贴到了第一句的位置,我刚意识到就有学生也指出来,“我就说嘛,第一句应该是 Can I help you?”又一次证明孩子们的输入能力是很不错的,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梯度让他们提高输出表达的能力。

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芝麻街》有什么了不起?





到今年,美国最长寿的儿童教育电视节目《芝麻街》就整整40岁了。作为“教育娱乐片”的开山鼻祖,如今的《芝麻街》在全球有25个独立版本,而原版系列在120多个国家播出,获奖无数。《芝麻街》给全世界的孩子带去了知识和欢乐,也给全世界的儿童电视制作人带来了无尽的启发。
《芝麻街》为什么如此成功?除了独具特色的布偶、动画、真人表演相结合的形式,还有什么是它长盛不衰的法宝?它又是如何把教育和娱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1)明确的教育追求和高度的制作意识

上世纪60年代,将电视作为教育工具还被认为是“未经证明的”,“革命性的概念”。与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不太一样的是,当时的美国电视节目,缺的不是娱乐,而是教育。我们很容易认为,对于儿童产品,教育性是容易达到的,而娱乐性则不太容易。但是仔细一想,就会发现两者的不可分割。

“如果你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你就能对孩子进行教育。”当时任教育电视台纪录片制作人的Joan Ganz Cooney意识到电视对于孩子的强大引力的时候,她便开始思考怎样利用这种吸引力给孩子带来真正有益的东西。后来成为《芝麻街》制片人的Cooney一开始就对将要开发的电视节目有清晰的定位:要“提供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而方法是“充分利用电视媒体最吸引人的特点”即:高度的制作意识,成熟的脚本写作,高质量的影片和动画。Cooney并非儿童教育出身,但她对于电视制作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确保了这一探索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

于是,也不难理解,当1969年节目制作团队正式成立之时,一支由心理学、教育学专家组成的教研团队也同时组建。这个教研团队不是象征性的,而是实实在在地参与知识框架确立、剧本修改与影片测试。如此对待一个电视节目,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正如制片人所说:芝麻街在策划的时候,就是作为一个持续进行的教育实验项目而设计,学术顾问、研究者和电视制作人员作为平等的团队成员通力合作。

每一集节目播出之前,都会在心理学家设计的实验室中进行试播测试:两个孩子坐在电视机前,电视机旁会以7秒钟的间隔播放一个幻灯片,在播放节目的过程中,一旦孩子的注意力被幻灯片转移,研究人员就做下记录。如果孩子在80-90% 的时间内都能保持对节目的兴趣,节目通过;如果这一比率低于50% 则必须打回重新开始。研究人员表示,到节目播放的第四年,每一集测试孩子的兴趣度都在85%以上。

演员的选择也是经过儿童反应测试的,所有试镜者的录像都向孩子展示,获得最热烈反馈的试镜者就被选用。

2)成熟的幽默感

虽然是一套儿童节目,《芝麻街》一直也很能吸引成年人的目光。这是因为策划之初就明确的理念:面向儿童的教育节目也要能在非目标受众(包括家长)中培养热爱学习、关注教育的感情。制作者绝不希望电视成为忙碌父母的“保姆”,而是要吸引家长更多地参与到教育中来。所以在节目里融入了许多成年人能欣赏的微妙幽默,恶搞经典、文化讽喻等,使得《芝麻街》像黏合剂一般把父母和孩子聚到电视机前来。同时,制作者也惊讶地发现,其实孩子能领会的幽默,比预想的要多得多。

《芝麻街》经典的结构分为两大部分:布偶表演和街道场景环节。刚开始他们接受了一位儿童心理学专家的建议,取消真人与布偶同时出现的环节,因为该专家认为这会对孩子造成困扰。最早的一批样片在60个家庭中做了测试,结果发现,虽然布偶的内容受到了极大欢迎,但孩子对真人环节却没有预想的热情。随着进一步的探讨,他们决定不采用那个专家的建议。“不管是真人还是一个有乒乓球眼睛的袜子布偶,只要剧本机智风趣,表演专业,孩子们就会有积极的反馈。”于是他们重新创作了第二部分,将布偶和真人互动起来,这成就了《芝麻街》“历史性的转折”。《芝麻街》的核心特色也得以确立:将毛绒怪物和真诚的成年人角色艺术地结合在一起。

3)“广告式”教学

《芝麻街》的节目板块创造性地吸取了电视广告的特点:短小、抢眼、上口、好记。这一形式符合了儿童的注意力规律,也使得学习过程变得空前轻松和有趣。这一模式从此成为“教育娱乐节目”的标准模式。

音乐在这一模式中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词曲作家们为《芝麻街》创作了无数经典的儿童音乐,这些歌总是有上口但又精美的旋律,简单又巧妙的歌词。通过布偶艺术家的表演,每一首歌都有独特的面孔和性格,丰富多变,极富感染力。

随着大涨的人气,芝麻街开始吸引了大量演艺明星的参与,他们或是将自己的成名曲加上改编的童谣歌词自弹自唱,或是跟布偶角色一起跳起傻傻的舞蹈。通过电视媒体的影响力,营造整个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和热情,芝麻街的确不愧为幼儿教育的标杆。

4)多元宽容、真诚开放

节目研发之初,为了确定节目中应当重点强化哪些学前技能,制片人邀请哈佛大学教授主持了多场讨论会,召集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参加,以取得“最广泛的教育观点”。最终确定了关键的几个教学主题:符号象征,认知过程,身体环境和社会环境。讨论会也确立了节目对于种族和社会问题的态度。即充分融入和反映多元文化,以积极和开放的态度面对社会问题。芝麻街的人物和怪物们颜色各异、身体状况各异、性格各异,文化背景各异,主要人物甚至说着不同的口音;很多“移民”布偶说双语或多语。这在一个非移民国家恐怕的确是难以想象的。

节目的创作者决定将节目设置在一个特别的环境:红砖房子的一角,一条内城街道(inner-city)。这种紧贴现实、充满生活气息的情景创设又一次在儿童电视节目历史上开创了先河。一个有趣的插曲是,sesame street 这个节目名字原本是他们最不喜欢的一个,因为担心sesame这个单词对孩子来说太难发音。

多年的持续播出也使得剧组不可避免地面对演员变更的问题。1982年,饰演Mr.Hooper的老演员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一个醒目角色的离去使得剧组面临选择。是更换演员,还是改写剧本?经过反复的考虑,剧组决定选择一种儿童节目中不曾有过的方式:直接地面对死亡话题。他们特意在感恩节这天播出这期,使得孩子和家人可以聚在一起共同观看。剧中提到死亡的时候,没有用委婉语,也没有使用任何“上天堂”的宽慰或者哲学思考的解释。剧中的大人们只是真诚地表达出他们对于逝者的爱和怀念,同时向孩子传递出一个信息,大人们也不是对什么问题都有答案;而为失去所爱的人感到哀伤是自然的。这一期节目被日间艾美奖评为日间电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个瞬间之一。

除了死亡,出生、婚姻这些话题也是芝麻街涉及的内容。社会问题也不回避。当美国遭受飓风袭击的时候,他们便专门制作了相应的节目,探讨灾难,也表现朋友们面对困难的互相帮助;911发生后,他们制作了一期芝麻街失火的节目,表达了对消防队员的敬意。在南非的芝麻街版本中,甚至还有一个因母婴传播而染上艾滋的布偶角色。正如一位网友在youtube上面的评论说:“芝麻街总是试图表现真诚的情感,而不是追求虚幻的美好或者政治正确。”我想他说出了芝麻街之所以打动人的真正原因。

《芝麻街》的成功经验,有些到现在已经成为毫不新鲜的基本原则。但是透过缤纷的模式和花样,其高度的教育责任感、乐观幽默、真诚宽容的核心价值观,才是它作为电视节目长盛不衰的真正秘密吧。创作者充满人文气息和感情色彩的探索,使得《芝麻街》成为无可否认的经典,永远占据着儿童和成年观众内心的一席之地。


0509崔各庄英语

上课准备提纲
上课日期
2009/05/09
上课时长:两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4年级学生
学生信息:20~30人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授课目标
1. 以“天气”为主题展开多元训练,复习第3、4单元内容,增强语感。
2. 引入第5单元内容,熟悉和掌握“购物”的常用句型与词汇
3. 教授汇报表演曲目“Wheels on the Bus”
授课内容
第一堂课:
1. 复习上堂课教的Daily English
2. weather TPR,进一步巩固天气词汇并加强语感。
3. 摄氏和华氏,顺带练习两位数的说法*(*=optional)
4. 游戏中强化天气相关日常活动的表达
第二堂课:
1. 通过购物的语境复习上节课的单复数
2. “My store”游戏,复习服装名称、熟悉问价和购物用语
3. 教授汇报表演曲目“Wheels on the Bus”
授课提纲
第一堂课
课前热身:Ground Rules (约法两章)2’
1. Learn to listen
2. English Only
教师自我介绍,点名同时进行Daily English 的演练5’
--------------------------------------------------------------------
1)weather TPR
学生轮流读出黑板上的TPR韵词 5’
It’s warm, it’s warm, lt’s twenty-four.
It’s hot, it’s hot, put on your T-shirt.
It’s cool, it’s cool, let’s get out of the room.
It’s cold, it’s cold, put on your coat!
用图文配对游戏测试和加深对该韵词的理解 5’
跟老师一起做TPR活动。5’
2) 摄氏和华氏* 10’
听故事:Lucy and Jiajia go to school. It’s very hot. Lucy says:”It’s so hot! It must be about 90 degree!” Jiajia shakes her head.:”No, it can't be 90 degree! It’s about 30 degree!”
温度计纸板示意图对比,练习两位数。
Quiz: It’s ___ °F, it’s ____ (warm/cool/cold/hot). 【酌情测试听写和书写】
3)Watch & Guess 10’
看老师的动作,联想天气。【酌情测试书写】
-----A ------------------B---------------------------
It’s rainy. --- Open up your umbrella.(酌情扩展Let’s go back to the classroom)
It’s windy --- Hold on to your hat (酌情扩展Let’s go fly a kite!)
It’s sunny --- Put on your sunglasses.(酌情扩展 Let’s go for a picnic)
It’s snowy--- Put on your boots./ Let’s make a snowman.
It’s cloudy--- Take your raincoat.
老师做动作,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学生判断回答(或填写):It’s rainy/windy/sunny/snowy/cloudy.
4)分组练习 10’
根据前一阶段内容,分组强化。助教协助。
分组抢答。老师从A列或B列中任选一句作为题干,而学生需尽快答出与之对应的一句。
----------------------------------------------------------------
第二堂课
1)强化训练单复数 10’
请学生上台,将写在纸板上的句子重新排列组合,以组成两组正确的对话。
(全班分两组比赛)
两组对话如下:
a.
A: Can I help you?
B: Yes. I want a shirt. How much is it?
A: It’s 100 yuan.
B: Oh, it’s too expensive.
b.
A: Can I help you?
B: Yes. I want a pair of sneakers. How much are they?
A: They’re 50 yuan.
B: OK. I’ll take them.
抽学生表演对话(或朗读)
2)”My store” 游戏 20’
一幅画满服装的挂图分别代表一家服装商店,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做“shop keeper”,再请剩下的学生依次到讲台前“shopping”,展开对话:
A: Can I help you?
B: Yes. I want.... How much is it?
A: It’s….yuan.
B: Oh, it’s too expensive. / That’s nice. I’ll take it/them.
扩展版:
A: Can I help you?
B: Yes. I want....
A : Which one?
B: The … (red/white/colourful…)one.
A: It’s….yuan.
B: Oh, it’s too expensive. / That’s nice. I’ll take it/them.
3)教授汇报表演曲目“Wheels on the Bus”15’
此曲目的曲调与前两节课学生已相当熟悉和喜爱的“Color song”相同。经典童谣、简单上口有趣。需要分组进行不同段落的学习。首尾段落合唱,中间分组演唱。视学生人数分组。
试听地址: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wheels+on+the+bus+Nikki&lm=-1

2009年5月6日星期三

Now Officially

A google lover!